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以来,山东省聊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10月份,聊城市克服疫情冲击、企业停产、价格波动等多重叠加因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预计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左右,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但同时,聊城市制造业也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不快、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迫切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向制造业聚焦发力。
为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聊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聊城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突出目标导向,突出创新驱动,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政策落地。分为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总体要求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制造业强市建设为统领,锚定“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发展目标,着力打好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通过大力实施八大攻坚突破行动,推动制造业能级大提升、产业生态更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强劲,为实现建设“六个新聊城”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主要目标是通过三年攻坚,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稳步提升,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中有升,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5500亿元,过千亿级产业达到4个。
聚焦聊城市制造业的短板弱项,从创新、项目、要素等方面实施攻坚突破。一是创新驱动攻坚突破。到2025年,力争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0家以上。二是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到2025年,力争每个县(市、区)实施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5-10个,其中过50亿元的项目1-2个。三是数字转型攻坚突破。到2025年,力争建成5G基站1.5万个。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力争到2025年,累计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0个。每年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以上。四是企业培育攻坚突破。开展干部助企远航行动,实施优质企业“热带雨林”三年培育计划,到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4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80家,每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00家以上。五是集群提升攻坚突破。到2025年,力争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等达到20个以上。六是绿色制造攻坚突破。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到2025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50家以上。七是品牌带动攻坚突破。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力争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50家以上。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到2025年,力争培育各类质量品牌企业60家。八是要素保障攻坚突破。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土地、能耗、环境容量、金融等支持保障力度,探索制定更加科学的“亩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倒逼企业转型发展。
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严格安全生产等四项保障措施。
建设制造业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科学引领、精准谋划,又需要统筹协调、高效推进。聊城市工信局将扛牢主责、抓好主业,全面推进落实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配套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业领域碳达峰等专项行动方案,构建形成更加完备的工作推进体系,以更自觉的担当、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真正把制造业这个聊城经济的根基和优势筑牢,努力为建设“六个新聊城”提供坚实支撑。(李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