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4低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以“智领低空、装备未来”为主题,聚焦低空产业和低空装备最新进展,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等深入交流,推动我国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装备中心副主任、低空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法旺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以下内容为报告纪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代表研究团队向大家汇报我们对于低空产业的理解以及低空产业联盟最近两年所做的一些探索实践。
一、我国低空产业发展研究
自由飞行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美欧国家持续发力,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和生活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也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构成。回顾人类历史,我们对于空间资源的利用,依次经历了陆地时代、航海时代,正在加速迈向低空时代。从国际上看,在UTM、UAM、AAM等概念的指引之下,美欧等国家不断推动应用探索和管理实践,这实际上也为我们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明确将其列为重大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我们理解,低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物质载体,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因此,发展低空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管理视角看,无人驾驶航空器、空域等管理改革步伐加快,跨部门协同管理步入新阶段。这里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202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的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为落实条例,2023年12月工信部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规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活动;2023年11月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加强和规范空域资源管理。相关文件的编制发布,将为后续低空场景应用和管理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积极发布政策规划,加快示范应用,支持低空产业创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26个省份发布地市级以上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文件(含征求意见稿)110余项,其中长三角、大湾区出台政策最为密集。与此同时,我们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主要包含产业、应用、基础设施、制造、服务、空域、创新、试点等内容。可以看出,各地政策规划关注的重点存在不少相似相通之处。
产业基础方面,我国低空装备快速崛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有力,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低空装备领域,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交付超过322万架,实现产值近321亿元,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约占全球市场70%。信息通信领域,截至2024年8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404.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2.1%,全球占比约60%。定位导航领域,2024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第60颗北斗导航卫星,网络规模全球最大,服务覆盖全球。
总体来看,我国低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未来可期,但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优势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我国具有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丰富应用场景、海量数据资源等独特优势。二是我国工业具有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网络设施强的比较优势。三是地方政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组织、动员、协调能力强。
与此同时,风险挑战也不容回避。一是低空产业发展路径尚在探索,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市场需求存在碎片化风险,地方可能还会存在重复投资、投资浪费等问题。二是伴随产业、技术等跨界融合,安全风险更加复杂多元,安全管理压力更加凸显。三是跨部门协同、央地联动管理需求增多,高效便捷的综合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过去几年,按照工信部统一部署,我们也在牵头协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体系研究、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等支撑工作。对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低空产业,我们真切感受到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地方。首先,应加强统筹协调,深化重大问题研究,凝聚共识,增强合力;其次,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产品测试示范应用,通过试点实证,加快跨部门综合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另外,应通过标准化带动产业化、规模化,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低空产业联盟探索实践
为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共建良性产业生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之下,2022年11月成立了通用航空产业创新联盟,致力于打造一个行业性、非盈利性社会组织。顺应产业发展需要,今年7月联盟正式更名为低空产业联盟。
过去两年,我们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广泛吸纳力量,扩大合作圈,释放最大效能和影响力。到目前为止,联盟主盟已汇聚成员单位近300家,覆盖整机制造商、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通信企业等领域。为了更好统筹和发挥联盟优势资源,联盟拟定采用“一个主盟+六个地区分盟+五个技术委员会”的组织架构,现已成立新疆、东北、长三角等地区分盟,以及低空智能网联技术委员会、低空装备安全技术委员会,今天正式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分盟。分盟和技术委员会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业务侧重。
对于分盟而言,主要是希望依托分盟,推动地方发挥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高效有序发展低空产业。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对接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协同打造区域低空产业示范应用体系,推动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低空产业。比如在新疆,联盟正在努力推动无人机物流、短途运输等示范应用;在东北,联盟正在努力推动农林植保规模化作业。
对于技术委员会,主要是希望依托技术委员会,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广泛凝聚共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过去几个月,在工信部装备二司指导下,联盟组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围绕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进行深入研讨,重点围绕低空物流、文体旅培等四类应用场景以及低空飞行器制造方、低空运营参与方等五类参与主体,系统梳理端、网、云三层架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对低空智联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提炼。与此同时,联盟组织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重点针对低空智联安全体系中的新能源新构型低空飞行器安全技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按照计划,两份研究报告今天将正式发布并全文公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后续,我们还将围绕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组织行业优势力量逐个模块开展深入研究,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2024版)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低空产业,方兴未艾,诚挚邀请有关单位加入低空产业联盟!作为联盟秘书处单位,我们将竭诚做好服务,推动大家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共同为加快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