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要闻
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广州)论坛暨2023年增材制造产业年会在广州开幕
    发布日期:2023-06-29 16:47 字体:[ ]
  • 发布日期: 2023-06-29 16:47
  • 浏览次数:
  • 字体:[ ]

6月28日,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广州)论坛暨2023年增材制造产业年会开幕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以“引领新业态·赋能新应用”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在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支持下,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300余所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增材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媒体代表等500余人参会。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左世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庄乐从,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区长谭明鹤,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景广军先生以及广州市科技局、国资委领导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突破创新 提升增材制造水平

苏波代表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对大会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并强调,要坚持将以增材制造为关键核心技术的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积极推动增材制造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应用,不断提升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出要锚定突破创新,努力提升增材制造能力水平;坚持“用字当头”,加快增材制造应用推广普及;深化产业集群建设,完善增材制造产业链生态。

汪宏指出,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高速增长,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推广,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药等国民经济39个行业大类、89个行业中类,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出要加快提升技术装备自主供给能力,深入推进产业化应用,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推动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在“快车道”上“踩油门、加速度”,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左世全表示,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整体实现从研发创新向产业规模化发展转变,装备实现部分对外依赖为主到自主生产转变,应用实现从原型制造为主向直接制造扩展,产业布局实现从零散分布到集聚发展演变。预计,今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将达400亿元左右,2027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未来,增材制造有望成为与减材制造、等材制造并列,并融合发展的三大主流制造工艺之一;我国增材制造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实现广泛应用并重塑制造业面貌;一批增材制造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望引领全球产业发展。

院士献策 高屋建瓴指方向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副主任李应红院士作《金属部件智能增材制造与应急保障》主题演讲,表示我国增材制造目前仍处于爬坡阶段,智能增材制造是我国航发技术发展赶超的机遇和快车道。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副主任冷劲松院士在大会上发表《4D打印及其应用:新领域赋能新优势》主题演讲。分享了增材制造在航天领域、生物医学、智能制造、石油管道等的新的研究进展。

扎实探索 产业链初步形成

庄乐从指出,广东省目标是到2025年打造营收超1800亿元人民币的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广东省已初步形成涵盖软件、产品设计、材料、关键器件、装备、工业应用的增材制造产业链。高裕跃介绍到,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增材制造产业高度重视,系统谋划、前瞻布局,先后出台广州制造战略规划、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规划强化指导支持。目前广州涉及3D打印业务的企业超130余家,拥有迈普医学、爱司凯等上市企业,在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首批增材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名单》中,广州市3家企业入选4个场景。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管一级调研员粟新辉分享广州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携手共创 打造产业辉煌

为了更好的推进增材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幕式上完成了3组签约活动。一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二是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艾迪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三是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峰华卓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金属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形优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集体签约。

另外,开幕式还上发布了首批增材制造优质供应商名单。

此外,开幕式上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理事长、工信部装备中心瞿国春主任宣读专家委员会增选名单。增选单忠德院士、李应红院士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增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总工艺师杨继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顾冬冬、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杜宝瑞为专家委员。大会同期还举办主论坛、增材制造场景推广会(工业、医疗专场)、增材制造典型应用推进座谈会以及增材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展览展示等系列专场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