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正门。 本报记者 李 凉摄 |
在美的埃及厨房和热水器有限公司的洗碗机工厂里,中国师傅指导埃及徒弟作业。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
在红海之滨、苏伊士运河之南,刚迎来15岁生日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一片生机盎然: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产业集群、先进的物流仓储、周到的生活配套……合作区加快推进战略升级,成为中埃两国企业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期间,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为合作区二期揭牌。在中埃两国元首共同关心下,合作区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和“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对接的示范项目,成为埃及和红海两岸工业现代化的一张崭新名片。
“目前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最成功的项目”
在合作区投资服务中心大楼的接待大厅,合作区二期的标识十分醒目、寓意丰富。写有中阿双语“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字样的青花瓷盘上,由6个“田”字合围而成的埃及依米花图案,象征着合理规划的现代城区。瓷盘底座上雕刻着两条曲线,分别代表黄河和尼罗河,预示着在中埃两大文明共同滋养下,合作区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
7年来,合作区二期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执行董事宋彩岑介绍,合作区二期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已有40家企业入驻,涵盖纺织、建材、摩托、家电制造等产业种类。2021年,合作区成功推动埃及境内首个中资保税仓项目正式运营,努力打造国际商品集散中心和汽车及零配件集散中心。
经过两期建设,合作区已成为埃及目前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工业园区。140多家企业在此扎根,实际投资额超16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37亿美元,缴纳税费超2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近6000人,带动就业约5万人……合作区被塞西总统评价为“目前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最成功的项目”,埃及总理马德布利也称赞合作区是“埃及工业园区的典范”。
“我去过合作区多次,每次都有新发现,园区建设越来越好,企业越来越多。”苏伊士省省长萨克尔表示,合作区完备的配套设施、优惠的投资政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泰达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面向未来,合作区积极构建“一核心、双走廊、三基地”布局,促进园区内外联动,并与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有效联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而推动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埃及制造业向前发展”
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看来,在两国元首的共同擘画和推动下,合作区作为运河经济区乃至整个埃及的典范项目,有力推动了埃中经贸往来与投资合作。
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巨石”)从2012年开始投资埃及,2013年底巨石埃及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石埃及”)一期项目年产8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建成投产。从一期到四期,巨石埃及玻纤生产基地年产能合计达34万吨,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
走进巨石埃及生产基地,生产线忙碌有序。偌大的工厂有2000多名工人、30多名中国管理和技术人员,大部分生产和管理岗位都由埃及本地人承担。在明晰的工作流程下,工人们认真完成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
看着眼前的蓬勃景象,谁能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巨石埃及总经理吴平说,中国巨石进入埃及之初,遇到的困难远超想象:电力供应紧张、审批速度缓慢、水资源紧缺……中方建设者迎难而上,与埃及各方积极开展互利合作。10年来,巨石埃及完成4条玻纤生产线和配套辅助项目建设,打造出中国在海外自主建设的首个大型玻纤生产基地,累计创造超16.7亿美元的出口创汇。
巨石埃及还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加强环境保护、助力社区发展等,为当地的孤儿院和贫困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慈善救助,为非洲希望学校捐赠教学和生活物资。
在马德布利看来,成功建成规模庞大的新生产线,体现了巨石埃及的实力。“中国巨石在埃及扩大投资的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埃及制造业向前发展。”
“进一步推动研发、制造和人才的本土化”
埃及“2030愿景”指出,埃及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最大限度提高附加值,创造体面的和有产出的工作岗位,使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人才,是埃及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合作区宽阔的道路两侧,一栋栋崭新的厂房整齐排列。走进美的埃及厨房和热水器有限公司的洗碗机工厂,工人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有的在流水线上装配零部件,有的在调试机器设备,有的在中国师傅指导下学习新技术……中国企业到红海之滨投资兴业,不仅为当地民众带来更多优质产品,也培养了一批批善于钻研创新的技术人才。
“要仔细检查一下点焊机的电极位置,确保焊点大小一致。”中国师傅张鉴槐正与埃及徒弟谢哈布讨论着碗篮的焊接技术。张鉴槐在机器旁仔细观看,谢哈布认真地研究碗篮结构,不时调节电极高低、技术参数等。张鉴槐说:“碗篮焊接是技术难度比较高的工序,谢哈布认真好学,相信他一定能掌握这门技术,成为工厂的骨干。”
公司总经理陈巍巍介绍,美的投资引进的碗篮生产线,填补了埃及洗碗机制造领域的技术空白,不仅培养了焊接技能人才,也推动了配料加工、浸粉工艺等关键技术的本土化,降低了洗碗机的成本和价格,让家电业本土化成果持续惠及普通民众。
在流水线的另一端,底盘组装小组的负责人卡迈勒不停地查看工作进展,指导组员解决相关技术难题。2022年12月,作为首批员工,卡迈勒接受了入厂培训。“在中国师傅指导下,我学习了洗碗机生产的全流程,并且在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实操培训。”卡迈勒说。
经过3个月的系统培训,喜爱钻研的卡迈勒成为洗碗机流水线上的技术能手,不久前被任命为小组长,负责底盘组装工序。通过传帮带,一批又一批新员工在技术骨干的指导下,掌握了组装技能。“我非常高兴能来这里工作,我将不断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卡迈勒的微笑中流露出对职业生涯的憧憬。
陈巍巍说,目前这条洗碗机流水线的产能可以满足中东地区市场需求,未来还将增加新的流水线,生产出更多新款洗碗机。“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研发、制造和人才的本土化,并以当地用户市场为中心,为地区用户提供品类更丰富的家电产品。”